2020年無疑對金融服務行業提出了最大的挑戰。當我們處理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市場混亂和自然災害時,每個組織都需要做好危機管理,同時快速過渡到遠程工作能力,規劃即將來臨的經濟衰退,并實施政府授權,同時允許客戶和員工在分支機構與呼叫中心關閉時仍能夠工作和開展業務。在數字化工作模式轉型方面已經投入巨資的彈性組織在滿足這些新需求方面做得更好,并且已經專注于在新常態中創新。
本報告分析了影響這些預測的關鍵外部驅動因素,給出2021-2025年間最重要的10條預測,希望對金融服務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具有指導作用。
預測1:智能貸款決策
到2022年底,零售銀行業務中75%的貸款決策將得到來自新興金融科技的支持,這凸顯了銀行與新型金融科技合作的加速。
預測2: 消費者身份管理
到2023年底,10%的銀行將使用消費者數字身份來推動新的創新業務模式,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預測3:預約式交易
到2022年,約60%的銀行分支機構內的交易將以預約模式開展,通過引入數字化工具,銀行將積極探索線上預約與線下服務的無感式對接。
預測4:保險核心系統
到2021年,50%的中國頭部保險公司將進行新一代核心系統的升級改造。
預測5:實時支付
在2021年,我國98%的數字時代的消費者對企業的支付將使用實時或“類似實時”的非卡方式完成。
預測6:零售、小企業貸款流程自動化
到2022年, 75%的消費者和小企業貸款將通過人工智能支持的自動化流程發放。
預測7: 未來貨幣
到2025年,20%的消費貸款將以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支付。
預測8: 分布式金融DeFi
到2022年,超過100億美元的資產價值將鎖定在分布式金融項目中。
預測9:對公貸款智能信用評分
為了應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到2023年將有60%的對公銀行業務通過開放的數據戰略優化信用評估模型,以改善貸款組合質量。
預測10:貸后管理流程改善
在2021年,約30%的銀行將通過智能化貸后管理解決方案來優化不良率,這將幫助收回更多的不良貸款,而不是直接將其核銷。
更多IDC資訊,敬請關注深圳市恒訊科技官網!
Copyright ?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恒訊科技 深圳市恒訊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20052954號 IDC證:B1-20230800.移動站